新闻资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细胞工程。
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以来,贵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定位,亮明态度,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省级引导、地方自愿、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持续推进”的原则,六措并举,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创建。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的印发,我们按照“十四五”期间50%的县市区成功实现创建的目标,科学谋划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并有序推进。”7月5日,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四场新闻吹风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专员王英贤表示,通过集中培训、专题授课、实地调研、难题研判等方式指导基层、释疑解惑,帮助评估分析创建差距和短板,提出创建建议。
不断筑牢上游生态屏障,紧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问题整改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等问题。这是贵州高质量统筹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的“法宝”。
王英贤介绍,纵向上,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与生态环境部及其直属单位、技术支撑单位的沟通,第一时间掌握生态创建工作最新动态;横向上,注重与省有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各创建单元硬伤能止痛,轻伤能治愈;条块上,强化与厅系统的对接,及时掌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问题整改。
截至目前,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仁怀市和余庆县等10个地方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阳市花溪区、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和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等6个地方创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遵义市务川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遵义市湄潭县、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黔南州平塘县等18个地方创成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以来,贵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定位,亮明态度,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省级引导、地方自愿、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持续推进”的原则,六措并举,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创建。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的印发,我们按照“十四五”期间50%的县市区成功实现创建的目标,科学谋划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并有序推进。”7月5日,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四场新闻吹风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专员王英贤表示,通过集中培训、专题授课、实地调研、难题研判等方式指导基层、释疑解惑,帮助评估分析创建差距和短板,提出创建建议。
不断筑牢上游生态屏障,紧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问题整改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等问题。这是贵州高质量统筹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的“法宝”。
王英贤介绍,纵向上,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与生态环境部及其直属单位、技术支撑单位的沟通,第一时间掌握生态创建工作最新动态;横向上,注重与省有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各创建单元硬伤能止痛,轻伤能治愈;条块上,强化与厅系统的对接,及时掌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问题整改。
截至目前,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仁怀市和余庆县等10个地方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阳市花溪区、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和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等6个地方创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遵义市务川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遵义市湄潭县、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黔南州平塘县等18个地方创成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依托一张张生态‘名片’,我们深入推介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实践案例,持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突出重点,打造一批生态示范引领样板。聚焦3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红色教育基地、三州民族地区等,并紧紧围绕赤水河、乌江流域重点县(市、区)。”王英贤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