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草业情怀
2020-10-22 15:40
钱学森是新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人们都知道他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他在中国草业科学理论发展和推动草产业进步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则鲜为人知。“如果不重视草产业,我觉得不行!”这是钱学森对发展中国草业的基本观点和鲜明态度。这位为中国创造出“两弹一星”奇迹、一生成就辉煌卓著的著名科学家,后半生却始终牵挂着中国草业的发展。
“他是中国草业科学的创始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这门学科,为中国草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这样评价。
“草业”一词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原本也是没有的。长期以来,草原只作为一种土地资源被动地用于粗放型的畜牧生产,附属于传统农业之中,人们对立草为业,科学管理和经营草原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草原草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使之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产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以战略眼光看待草业
钱学森重视草业,归因于其科学的头脑和战略家的敏锐洞察力。
1983年秋,胡耀邦同志提出在甘肃省等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首先种草种树。这个号召给钱学森很大启发,他说:“这使我认识到,在农业和林业之外,还有一个草业,我国草原面积是农田面积的3倍多,怎么能忽视草业呢?纵观世界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的西方现代化国家无不以草业为重要基础产业。”
主张依靠科技和系统工程理念发展草业
钱学森所倡导的草产业特别强调是“知识密集型”,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发展科技型草产业,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粗放型草原生产及管理方式。他说:“知识密集型的草产业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这个草产业要最有效地把草原、草地上的太阳光能,首先通过植物,然后动物的转化,再加水资源、能源及其他工业材料的投入,最后产出的是直接上市场零售的商品,所以是草业加深度加工业。”“怎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草业,还得从利用太阳光这一能源做起,搞好光合作用,也就是要精心种草,让草原生长出大量优质、高营养的牧草。”
倡导设立国家草业管理专门机构
针对我国草业管理机构薄弱,不利于草业发展的问题,钱学森非常着急,他以各种方式来呼吁和推动这项工作。
矢志不渝的草业情怀
钱学森爱草、重草,源于他对草原地区的亲身感受和科学思考,源于他对草原地区发展的一片情怀,源于他执著的民族责任心。他不顾已经年逾古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发展草业奔走呼吁。仅1983年至1999年的16年间,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通信达186封,其中涉及草产业内容的就有47封,包括同国家领导人、知名专家、部门领导、科研人员、基层同志和编辑记者的通信。
晚年,钱学森坚决辞去了一系列职务、荣誉,却破例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并同意草业委员会用他的名字设置“钱学森草产业科学奖金”,这是钱学森第一次同意用自己的名字设奖。